浦項科技大學研發出約小10倍的芯片級激光雷達
發布時間:2021-05-17 點擊數:981
據麥姆斯咨詢報道,近日,韓國浦項科技大學(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)開發出一種先進的納米技術,可以將激光雷達(LiDAR)的尺寸縮小至芯片級——比拇指還小。
激光雷達是光探測和測距的簡稱,被認為是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傳感器。傳統的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通常安裝在自動駕駛汽車的車頂上,然后旋轉并向周圍物體發射激光,通過測量激光脈沖的返回時間,構建汽車周圍環境的3D圖像。
然而,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容易發熱并消耗大量電能。而且,它們的體積很大——大到接近兩個成人的拳頭,價格也非常昂貴!
由浦項科技大學Rho Jun-suk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近期開發出一種先進的納米技術,極大地減小了激光雷達的體積。根據Rho Jun-suk教授提供的數據,其最新發明比現有的芯片級激光雷達小10倍左右。
芯片級激光雷達采用紅外激光源陣列發射一系列不可見的光束,并根據反射回來的光束計算出深度信息,進而形成周圍環境的3D圖像。Rho Jun-suk說道:“這項研究將使我們能夠以更便宜的成本制造出比拇指還小的高速、高精度激光雷達。該激光雷達不僅可用于自動駕駛汽車,還可用于機器人、無人機、智能手機、增強現實等領域。”
據浦項科技大學介紹,Rho Jun-suk的研究成果已發表于世界著名的納米技術雜志:《自然納米技術(Nature Nanotechnology)》。